听说快手又来个大动作?直接把那商业化部门给拆得稀巴烂,跟玩俄罗斯方块似的。不过这回可不是消消乐,而是玩命往上堆新方块。
快手开始玩分类游戏
以前咱刷快手就跟溜夜市似的,啥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往一块儿搅。现在倒好,直接把摊位分成了“服装角”、“零食摊”、“保健品专区”,连卖课的都给自己划了个小地盘。听说还弄了个“分销团队”,这名字听起来跟传销似的,但其实就是为了不让商家整天为了价格拼得头破血流。
那卖袜子的大哥在快手吆喝,说现在分类明显清晰多了。以前他那袜子总跟充气娃娃挤在同一页推荐,现在总算不用跟成人用品抢眼球了。可问题是,他得重新研究每个分区怎么玩,愁得脑袋都大了三圈。
团长成了香饽饽
快手这东西,突然冒出一堆自称“团长”的家伙,可不是小区里收快递那帮货,他们是专门帮商家带货的。这些人整天在直播间喊“家人们看过来”,跟菜市场里那帮吆喝的摊贩似的。有个团长吹嘘自己一天能卖3000瓶洗衣液,我粗略一算,这得够全城的人都洗一遍衣服了。
团长分得的钱比相亲网站的红娘还厚。有个小年轻妹子当团长,三个月就在老家搞了个窝。虽然那房子比县城的公厕还小点,但这事让不少人眼红,都想辞职去当团长。我觉得这行当比做微商靠谱,至少不用自己垫钱囤货。
内循环外循环傻傻分不清
快手的部门改了个名儿叫“内外循环”,听起来有点像马桶抽水声。内部循环就是自己家平台自娱自乐,外部循环就是往别的平台引流。听说有个运营小哥,天天开会讨论“怎么让水别跑出去”,听得他直想上洗手间。
最逗比的是那健康饮食部,专门卖那些保健品和减肥茶。结果他们自己人天天都点奶茶外卖,结果被隔壁那服饰部的给抓了个现行,直接发到工作群里,那场面尴尬得要命。我寻思这事跟那些烟草公司劝人戒烟似的,都是一个德行。
直播卖货越来越卷
现在快手上的主播们好像都吃了兴奋剂,卖个牙刷都能吹嘘能“改写口腔命运”。就有一家卖拖把的直播间,那主播竟然把拖把舞得跟金箍棒似的,还声称能锻炼身体。没想到还真有人信这一套,评论区里一堆人问“这东西能瘦肚子吗?”
最扯淡的是那帮卖课的货,9块9的理财课敢吹嘘成“走向财富自由的大门”。我买过一回,里面全讲的是“把钱存银行”这种老掉牙的常识。再后来,我才发现那讲师前两年还在工地上搬砖,现在倒成了金融砖家了。
商家们集体懵逼
这回改得商家们一脸懵圈。那卖辣条的家伙吐槽说,他头都大了,刚把上一回的规矩整明白了,结果平台又来个大变脸。现在他得每天跟填表格较劲,比考公务员还闹心。不过,他也得承认,这回流量精准多了,至少不会再把辣条推荐给减肥中的小伙伴们了。
那还有个卖汉服的小姐姐,情况更悲催,她家的衣服老是被归类到“大服饰”里,但其实应该算作“内容消费”。她吐槽说,这就像把火锅塞进“液体食品”一样搞笑。结果客服给她来一句“系统还在学习”,我听着怎么感觉像是在把责任推给人工智能。
用户表示关我屁事
咱普通老百姓对这些改动真心不感冒。该刷视频刷视频,该下单下单。有个家伙说得挺逗:"管他啥循环快手业务,能让我花9块9买到冰袖就成。"反倒是那些忠心耿耿的用户发现,现在刷到的广告精准得有点吓人,刚想买裤衩数字经济时代快手商业化变革:电商架构调整与生态转型探索,下一秒就蹦出内裤广告。
最神奇的莫过于那健康饮食区,那边摆着“喝了这个能活到九十九”的保健品,紧接着就看到“吃这个立马见阎王”的炸鸡广告。你说这算啥?这就是传说中的生态平衡,让大家自己挑,是想长寿还是想快活。
这事就来了:咱们猜猜,经过这波操作,快手是要跟拼多多玩儿到一起,还是得跟淘宝来个亲密接触?评论区里等着瞧!
发表评论